空中婚礼、水上婚礼、三无婚礼、速成婚礼、集体婚礼……原来的婚礼就这么会玩!
导读: 是报刊出版的繁荣时期。画报作为一种常见的获取资讯的手段,里面一般有大量的照片或者漫画,配上排版紧凑的文字,图文并茂,丰富翔实,在当时广为流传。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时期的号,借此了解文化、社会风貌。《老画报…

是报刊出版的繁荣时期。画报作为一种常见的获取资讯的手段,里面一般有大量的照片或者漫画,配上排版紧凑的文字,图文并茂,丰富翔实,在当时广为流传。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时期的号,借此了解文化、社会风貌。
《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》就是这样一部作品。本书由天津档案馆一级调研员周利成先生编著,以婚恋为独特视角,通过征婚、订婚、结婚、离婚、情殇五个板块,讲述一个个时期的婚恋故事,人物的婚恋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反映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。
全书了许多老报刊的复印件,清晰展现了当时新娘子的婚纱、演艺明星和名媛女郎的装扮。书中既有“大佬”们活色生香的婚恋故事,也有时代巨变下普通男女的如常。100年前中国人的婚恋故事,可谓是被这些画报说尽了。
1900年前后,蔡元培先生留洋归来,公开刊登启事向全国征婚。他提出了五个条件:一、女子须不缠足;二、须识字;三、男子不娶妾;四、男死后,女可再嫁;五、夫妇不相合,可离婚。他不仅绅士而且尊重女性,他的征婚条件既约束自己又为女性着想。现在看来,这些条件都非常具有先锋意义。
相比之下,章太炎先生的征婚条件则保留了一些旧时文人的老情调。他要求女方应是个大家闺秀,能写小文章,并且表明,女方婚后需居服从地位,显然没有脱离三从四德的旧窠。
通过《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》,我们也可以看到,大多数男性的征婚广告,当时还是无法摆脱礼教传统对于女性的期待。征婚的要求第一个是对女性容貌的要求;第二个是,希望女性能听话。
比如 1926 年 5 月 21 日《申报》上,有一则叫《留美文学士陈征婚广告》,是这样写的:
鄙人今年 25 岁。湖北武昌人也。曾卒业于美国著名大学,得有文学士学位。现任武汉某专校教授,每月有三百元之进项,家有恒产。现拟征求一位同情的女士,以为内助。须具下列之资格者为合格:
而随着男女平等、妇女解放思想的深入,一些新女性也不甘人后、主动出击,刊发征婚广告。虽然从数量上可能还不足男性的十分之一 。但书中也写到了个别女性,另辟蹊径的征婚条件。比如1928 年《申报》上,一位官宦家的小姐对征婚男性籍贯的要求是:除了上海一县外,其余任何省县均可,虽远如云贵等省,亦愿相随远行。
进入,订婚仍是男女婚娶的一个必要程序。“结婚是人生的终身大事,订婚是终身大事的决定”,其重要地位几乎超越了结婚仪式。的订婚经历了父母做主,父母为主兼与当事人议定,及当事人做主征得父母同意的三个阶段。
男女双方订婚、结婚、离婚甚至同居、解除同居等均需声明,可谓时期的一种风潮、时尚,其中尤以订婚启事数量最多。订婚启事的作用,除了新人秀恩爱外,也让双方亲友有目共赏,更是婚约的文字凭证,免致悔约。
时期男女订婚,不但要有父母同意,而且还要广而告之,但当年许多影星、歌星、舞星却选择秘密订婚。
原因有三:一是有些明星为人低调,不愿过多地私生活;二是担心粉丝因伤心而脱粉;三是一旦公布订婚消息,便会引起各的关注,进而,终至尚未步入婚姻便分道扬镳。秘密订婚后,他们丝毫不露声色,别人问起,一律摇头否认。条件酝酿成熟后,突然宣告结婚,等到关心他们的人们知晓时,他们已安度蜜月生活去了。
新式文明婚礼最先在上层社会和盛行,婚礼只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喜宴,喜宴上的取代了传统的闹洞房;还有人在请帖上根本不写明是婚宴,来宾到场方知;更有如画家王君异者,仪式上无双方家长、无装饰、无婚书、金,直截了当,一吃而散。
1929年圣诞节,国民军第十航空司令刘沛泉与南京女子中学女教师王素贞,在上海虹桥机场乘坐沪蓉航线民用第一号飞机,在空中举行的浪漫而刺激的婚礼,是中国的第一场空中婚礼。
1935年,“电影皇后”胡蝶与潘有声在上海举行的盛大婚礼,引起全国乃至国家“蝶迷”的普遍关注,数十家做了整版、数版的图文报道,明星影片公司摄像师全程,轰动一时。
1935年这个年份,在中国婚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同年,还有66岁的熊希龄迎娶了39岁的毛文彦,引发了57岁的若与33岁的杨嗣馨、56岁的齐燮元与41岁的华泽愉相继结婚,因此,新闻界戏称1935年为“老人四川挖出50米大蟒蛇结缡年”。
也是在这一年,总统黎元洪年逾四旬的孀妾再嫁30岁出头的王葵轩,更是引起了孀妇能否再婚的激烈争鸣,推进了中国妇女解放的步伐。
以前,解除婚姻关系一直是男人的。以后,女子放开缠足,走出,步入学校,有了工作,在经济上、人格上获得,家庭生活不美满的女性开始主动提出离婚。
传统的婚姻观念开始发生,以知识为代表的青年人,主张建立起更平等、更的婚姻制度。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妇女开始。
这场曾轰动的离婚案,京津等地报刊均做了报道。论及离婚的原因,当时北平的《晨报》曾有这样一段文字:“文绣自十一年入宫,因双方情意不投,不为逊帝所喜。迄今9年,独处一室,未蒙一次同居,而一般阉宦婢仆见其失宠,竟从而,种种苦恼,无从摆脱。”
在与其妹文珊及玉芬(冯国璋的大儿媳)共同商议后,文绣遂聘请律师张绍曾、张士骏、李洪岳,正式向溥仪提出离婚,因为她感到“不能再用封建伦理观念,来维系这种不幸的婚姻了”。
文绣的成功离婚,让当年的妇女不仅有了摆脱痛苦、选择幸福的愿望,并且开始付诸行动。然而,女人相比男人仍然少有。越剧名伶筱丹桂为张春桂骗婚并被控制,最后之。这些婚恋悲剧,不是一个人的悲剧,也不只是的往事……
《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》好似为我们打开了一条了解大众娱乐和大活的通道。正如作者周利成所言,研究一个时代的婚姻问题,实际上就是打开了管窥该时代的一个窗口。
我们翻阅《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》,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,却上演着别样的剧情,曾经的历史,亦包含着未知的桥段。画报记载的这些事情虽然发生在百年之前,但是它们表现出的鲜活、即时性,与今天并没有太大差异。透过婚恋这一独特视角,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,一代人的婚恋观和价值观。
来源:

免责声明: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、删除等相关处理。